項目名稱: 紹興禹南農貿市場裝飾工程設計
▲ 改造前后對比

▲ 改造后的禹南農貿市場門頭

▲ 禹南農貿市場入口大廳

▲ 禹南農貿市場蔬菜區、水產區

▲ 禹南農貿市場水果區、肉類區
▲ 禹南農貿市場熟食區
【設計策略(規避難點)】

▲ 禹南農貿市場蔬菜區實景

▲ 禹南農貿市場禽蛋區

▲ 禹南農貿市場熟食區
【總結】
市場面積: 約1700平方米
項目地點: 紹興市稽山街道曹江路5號
設計單位: 飛洋農貿設計
服務范圍: 攤位布局、業態規劃、效果設計、施工圖設計等
【一句話項目概括】
老舊社區市場煥新典范,以“省三星級+五化”標準重塑空間體驗,成功激活區域民生消費活力。
【項目概況】
禹南農貿市場(原涂山農貿市場)位于紹興市曹江路,2010年建成后曾是涂山公寓、涂山花園、向陽公寓及周邊工業區工人的核心采購點。項目屬于典型的老舊市場改造,飛洋設計團隊受紹興禹南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委托,以高標準(省三星級市場、省放心市場、五化市場)為指引,對約1700平方米空間進行系統性升級,旨在扭轉市場衰敗態勢,重塑其社區服務價值。

【核心挑戰】
如何重振被生鮮電商與馬路市場嚴重分流的老市場?如何通過設計實現“省三星級+五化”的嚴苛驗收標準?如何通過有限改造激活商戶與消費者雙端信心?
【優勢分析】
深厚社區基礎: 歷史積累的區位認知度與固定客群潛力,具備情感喚醒基礎。
政策目標清晰: 業主方明確以“省三星級+五化”為改造標桿,提供高標準設計指引。
空間結構清晰: 原有結構基礎利于科學分區與動線優化。
【難點分析】
客流流失嚴重: 攤位數從百余個銳減至二十余個,人氣低迷是首要難題。
設施環境落后: 硬件老化、采光不足、排水不暢等問題突出,購物體驗差。
業態競爭力弱: 缺乏特色與亮點,難以抗衡新興渠道與馬路市場的便捷/低價。

▲ 改造后的禹南農貿市場門頭
【設計策略(放大優勢)】?
1、精準錨定社區需求,強化便民屬性:?
增設 “自產自銷專區” 吸引本地農戶入駐,突出地域特色;優化 “回字形” 動線,確保各區域客流均衡,提升購物效率。?
2、以高標準設計提升品質感:?
入口大廳采用木質格柵天花與線性燈帶打造 “會客廳” 儀式感;生鮮區通過綠色金屬網格吊楣 + 品類標識,實現 “按圖索驥” 式購物體驗。
?
?
3、科技賦能增強競爭力:?
引入電子公示屏、智能溯源系統與全區域電子支付,滿足年輕消費者對便捷性與透明度的需求。
|優勢最大化|
激活存量客群:將“老市場基礎客群” 轉化為高復購力,商戶入駐率從 20% 提升至 90%
品質場景重塑:以 “三星級標準” 為抓手,通過空間美學與智慧配套重塑市場形象
社區樞紐激活:通過科學分區與特色業態,強化社區生活樞紐屬性,激活區域消費活力

▲ 禹南農貿市場入口大廳

▲ 禹南農貿市場蔬菜區、水產區

▲ 禹南農貿市場水果區、肉類區

【設計策略(規避難點)】
1、硬件全面升級,破解 “陳舊老化” 問題:?
墻面采用仿石紋瓷磚兼顧耐用與美觀;地面統一鋪設防滑耐磨淺灰色通體磚,易清潔且視覺統一;燈光結合幾何線條燈與暖光射燈,確保生鮮顯色真實。?
2、業態場景化設計,提升吸引力:?
熟食區借鑒日式 “屋臺” 設計,玻璃櫥窗 + 暖色燈帶實現明廚亮灶;水產區采用獨立島臺與玻璃擋水條,兼顧實用與整潔,打破傳統生鮮區 “濕滑亂” 印象。?
3、智慧化管理強化信任:?
攤位電子屏實時更新菜價、檢測報告,信息透明化增強消費信任;智慧系統實現高效監管,提升食品安全與價格透明度。

▲ 禹南農貿市場蔬菜區實景

▲ 禹南農貿市場禽蛋區

▲ 禹南農貿市場熟食區
【總結】
飛洋農貿設計團隊以 “問題導向 + 標準引領” 為核心思路,通過空間重構、環境升級與智慧化改造,成功讓紹興禹南農貿市場從 “蕭條老市” 蛻變為 “省三星級標桿”。改造后不僅實現商戶入駐率從 20% 到 90% 的跨越式增長,更拓寬客群至年輕家庭與上班族,用設計賦予老市集新生命力。禹南市場改造案例證明:老舊農貿改造不僅是硬件更新,更是社區商業生態的重構。